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对策
时间:2014-01-22 11:4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摘要】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将我院收治的224例白血病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化疗前后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明显比常规护理组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化疗时病人的焦虑心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临床中,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方式是化疗。高额的治疗费用以及化疗产生的副作用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伤害,给患者的康复产生巨大阻力,因此在面对白血病患者时,不仅要注意身体上的治疗,还要关注其心理活动,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认真配合治疗,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1]。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详细论述了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并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为探索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具体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包括我院收治的224例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109例,年龄3—61岁。将本组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其中心理护理组120例,常规护理组104例。实验组不仅要遵医嘱实施护理,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只遵医嘱实施护理。
1.2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1)焦虑恐惧情绪:通过分析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活动,焦虑情绪是影响患者的最主要的情绪之一[2]。在发病初期,由于患者对白血病的恐惧和排斥,怀疑诊断结果,往往要到几家不同的医院进行诊断。部分患者是不敢面对诊断结果,逃避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有的患者在知道自身病情后,在长期的治疗、化疗和病痛折磨后,丧失了原有的信心。在224例患者中,有220例患者有具有焦虑恐惧情绪。
(2)冲动易怒的不稳定情绪:白血病的治疗过程漫长,治疗措施复杂,治疗费用昂贵,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很多患者在疼痛和压力的双重压迫下情绪变得异常暴躁,很容易和家人或者病友发生口角和摩擦。
(3)极度悲观情绪: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加之身体情况的逐渐弱化,外貌发生的变化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情绪,不断的否定自己,压抑自己,有的甚至想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
(4)孤独自闭:白血病患者在经历了长期的治疗和住院后,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爱护,害怕遭受冷落和轻视。如果家人的探望时间有所减少,患者担心被家人抛弃,逐渐封闭自己,慢慢变得孤僻、多疑。
(5)主观感觉异常:由于患者自身对白血病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加之住院初期对环境的高度陌生等原因的影响,患者往往害怕见光、害怕嘈杂的声音、抱怨住院条件差、伙食差、空气不好等急躁情绪。
(6)严重的依赖心理:白血病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期望得到更多的关系、照顾和同情,渴望有人倾听自己诉说遭遇的不幸,希望成为别人的焦点和中心,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具有高度的依赖心理。
(7)适应能力差:白血病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受心理和身体不适等多种影响,遇到困难后不愿意积极争取,只是放任自流,不愿意面对新环境,接触新的事物和人,因此很难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
1.3 方法
本文在实施心理护理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白血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化疗前,患者根据表内容填写答案,心理护理组实施心理护理,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化疗后,对病人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焦虑自评量表的得分,计算标准积分,得分大于40表示患者具有明显的焦虑心理[3]。本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实施心理护理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心理护理组在化疗前后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降低,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表1 两组病人化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得分
组别 | 患者数 | 化疗前 | 化疗后 |
常规护理组 | 104 | 46.21±6.97 | 45.01±6.96 |
心理护理组 | 120 | 46.31±7.02 | 32.41±5.23 |
P值 | >0.05 | <0.01 |
3 探讨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化疗前两组的得分都比较高,说明两组患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化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过心理护理后,分数比化疗前有了明显降低,并且得分也低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轻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是患者面对疾病时产生的正常应激功能,有助于战胜疾病,但是如果心理应激反应过大,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在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有,首先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帮助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树立面对疾病的积极心态,及时缓解心理上的不适。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4]。其次,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详细讲解发病原因和发病后血液系统产生的变化,告知患者面临的治疗方法和化疗后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并发症,并告知患者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为了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可以邀请曾经接受治疗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传授经验和方法,患者之间要较强沟通和联系,相互鼓励,相互总结和传授经验方法,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时,一定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同情和理解患者遭遇的不幸,对患者的过激行为表示理解,并制定好详细的应对措施,多鼓励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正确看待和分担面对的痛苦,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患者遇到得困难。受疾病和各种压力的影响,白血病患者看待事物消极,情绪暴躁不安,在具体的心理护理中,要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客服消极情绪。同时,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初期有了明显的好转,从而忽略了后续的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护理人员也要重视对其家属的沟通,详细讲解坚持治疗的重要作用,做好应对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认真对待每一个疗程,保证患者痊愈。
参考文献
[1] 褚玲玲,谢刚敏.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成分研究进展[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0(01)[2] 刘慧玲,刘佳丽. 白血病患者疾病各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及临床护理对策[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0(04)
[3] 柳美玲.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1)
[4] 韦海肖. 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的临床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02)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1157918155
2860401462
期刊论文:2860401462 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