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文学教育艺术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艺术论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回族音乐

时间:2016-07-29 11:00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世界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我们回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也必须以创新的思想进行改革。 本文分析了回族音乐发展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回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为回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  回族   音乐
随着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的新时代,人们之间的距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高速发展的现行时代中,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了互相了解和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促进了各族音乐文化向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的大趋势,回族音乐也是如此。回族音乐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回族的民歌有花儿,山歌,小调,劳动歌曲,宴席曲,很多民间艺人和传承人普遍面临唱法单一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的主要培养基地由民间转向学院,越来越的音乐学院开办了民族声乐这个专业。而回族民歌在保留其原生态的特色之外还应利用音乐院校规范化的教学提高和丰富回族民歌的演唱技术技巧。各大音乐院校确实为培养中国民族声乐歌唱者提供了更加规范、优秀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学院接受系统化的声乐教学,并构建自己的音乐体系,这无疑对专业和学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我认为学院化的统一教学还需加入原生态民族声乐教学内容,专门培养一部分师资研究和探索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方法。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有所发展。而现在各大音乐院校的弊端是:中国民族声乐唱法渐渐缺失了原来多样性、色彩性的演唱类别,而发展成千篇一律、千人一声的演唱技巧。其实,原生态唱法作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瑰宝理应得到发展,一些普普通通的农民歌手在国内外举行的音乐大赛中夺魁,成为国内外拍摄的各种影视片的演唱配音高手。谁也料想不到,大西北的“花儿腔”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一鸣惊人,大显身手,受到了广泛地赞誉。“花儿学”,“花儿唱法”如今已被列入民族音乐学科和民间文艺学科的一个门类。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基地,各大音乐院校应在理论,实践,教学等环节加大对回族音乐的研究力度,使其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除了教学机构要多做努力以外,在如今一个网络和多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类歌手大奖赛和选秀及文艺综艺节目也都应该给少数民族音乐一个发展的平台。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为例直到1996年以后,央视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才加入了“原生态唱法”的竞赛单元,无疑对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如今各个地方电视台出台了大量的歌手选秀节目,收视率和造星率节节攀升,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选秀节目能发掘一些少数民族的原生态优秀歌手和原生态作品,让很多优秀的歌者慢慢被埋没,探究其为何?无外乎就是为了博眼球考虑“收视率”的问题,原生态没人听,原生态没人看,没有时下的电子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来的火爆和直接。这就要求媒体具备一个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如果媒体只考虑收视率,而忽略对文化导向的指引作用话,那么不仅是媒体的悲哀更加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任何一个媒体不能仅仅考虑观众想看什么的问题,还应该考虑观众应该看什么的问题。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就是,作为原生态的歌者除了原汁原味的把音乐作品演唱出来以外,有没有多吸收和借鉴更加先进的演唱方法和处理音乐方式方法,从世界音乐角度来包装和发展我们的原生态,使其能够更加贴近新时代的人们的审美需求。还有就是,全国各类音乐院校和文艺团体都有大量的作曲和音乐理论人才,对原生态音乐的整理与发掘以及在创作,投入的还是不够,以至于很多原生态作品就是停滞不前,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
二, 回族器乐面临乐器本身发展和缺乏传承的问题
回族器乐种类较少,风格却不尽相同迥异,回族的民间器乐总的来说是不很发达的,以“口弦”为代表的回族乐器,近年来发展极为缓慢,甚至有逐步消失的迹象。《北史》卷九十五中说“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口弦是一个很古老的乐器,宁夏回族妇女中广为流传的口弦为铁质口弦,长约7公分,像一把尖端带钩的音叉。演奏时用嘴含住簧片,用手弹拨尖端的勾簧发音。这种口弦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形制。口弦音量细小,只能供弹奏者个人和几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品赏。也正因为如此,限制了口弦的发展。虽然到目前为止“口弦”在形制和音色上确实具备了“原汁原味”,但是纵观各种各类乐器发展史来看,没有一个乐器是不进行改良和改进的,现在的口弦依旧只能弹出仅仅3--4个基音,试想,在现如今一个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大时代中,仅仅几个基音如何满足的了人们的审美诉求呢?笔者认为,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应该有一支研发回族乐器的团队。专门为回族乐器的改良献计献策,先把乐器本身发展起来,再谈音乐创作的问题,随后就好利用相关的教育机构来发扬和传承这样乐器了。除了“ 口弦以外,回族的其他乐器如:泥哇呜”( 埙) 、“ 咪咪子” “牛角号” ( 角笛) 、“羊头弦子” ( 阮属) 等。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三,回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1 完善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回族的民间音乐经过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有了一定的的进步,但就回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而言仍然缺乏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回族音乐就目前需要的是多元化,富有创新精神的表演形式,这样才能赋予作品更多、更强的时代精神。对于回族音乐而言,我们需要更加富有时代特色的回族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如此。从声乐而言,回族原生态的演唱家们应该与音乐院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原生态回族声乐的教学上需要摒弃学院派教学所造成的异人同声的现象,不再要求演唱者采用统一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式,而鼓励更多的演唱者采用更具民族音乐特色即“原生态”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方式。同时在舞台表演模式上回族声乐需要添加更具时代性的元素,例如,从服饰、妆、舞美设计等各方面对回族声乐的演唱环境进行包装,此外在演唱形式上也应该吸收流行音乐更接近观众演唱形式。而回族器乐同样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与改革,无论从乐器的改良,作品的创作,演奏者水品的提高与完善等角度多做工作。毫无疑问,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民族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进行广泛的交流,各族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对音乐的需求,我们的回族音乐应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我国的回族器乐能够符合更多现代人的需求。
2 丰富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模式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来完成对其的传承和研究,而音乐教学无疑是对这样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继承方式,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整理和完善更多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大量的音乐艺术接班人,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为了避免千人一面的现象,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回族音乐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发展方式,这就要求回族音乐的传承者以创新的精神来进行回族音乐多元化的改革和完善。
 
世界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我们回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也必须以创新的思想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回族音乐发展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回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途径,为回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意义。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