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报刊,期刊,团结合作,诚信做人,良心做事,售后服务完善

文学教育艺术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艺术论文 >

如话家常,深情与不舍却直指人心 ——读苏轼《

时间:2016-07-13 14:10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其感情真挚、艺术成就极高。本文从词的写作背景出发,浅析词作的艺术手法、总结其语言特点,并从中感受苏轼对亡妻的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念。
【关键词】苏轼悼亡诗;白描;深刻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革新了晚唐、五代和宋初依赖的传统词风,丰富了词的题材与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让词成为能与诗相提并论,共放异彩的抒情文体,可以说在我国词史上占有极为特殊与重要的地位。后世人们谈起苏轼,无不对其“豪放”之风称赞,但他的词作风格变化多样,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豪迈篇章,其婉约词也写的才十分细腻与真挚。就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其艺术成就之高、其抒发感情之深,被誉为是我国词坛的千古绝唱,悼亡词中的最上乘之作。
一、词作背后的故事
在四川的眉山,苏轼与王弗之间爱情的已成佳话且还在广为流传。那年王弗的父亲乡贡进士王方在青神县的中岩书院授课,这时在外游学的苏轼到此,很受王方的喜爱,有一天,王方邀请众多学识渊博的名人志士为一潭命名,很多人所题的名字都无法中选,而苏轼所起的“唤鱼池”风雅别致,就在王方思索推敲之际,其女王弗所题的名字也到了王方手中,竟也是“唤鱼池”,王方看到后欣喜激动,觉得爱女与苏轼简直是不谋而合,心有灵犀,于是不仅让苏轼亲自书写“唤鱼池”题在壁上,更是将王弗许配给了苏轼,那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就这样两人开始了他们的婚姻生活。王弗个性极好,知书达理,对待苏轼的母亲也很是贴心孝顺,与苏轼更是恩爱情深,琴瑟和鸣,两人生活和谐美满,可以说是苏轼生活上的好帮手,是精神上的好知音。但生命无常,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正直芳华的王弗因难产离世,只留下年仅六岁的儿子苏迈,这对于苏轼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在苏轼为王弗所作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最后一段,“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中,苏轼两次大呼哀哉,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苏轼对于自己失去爱妻的深切悲痛的表达。
此词是在王弗逝去十年后的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的夜里苏轼所作,这时的苏轼40岁,失去王弗整整十年了。十年的时光有多久呢,十年会冲淡很多人和事吧,可十年后的苏轼对王弗的感情却依然很深刻,思念更是越累越深,愈久愈坚,只是无奈两人生死相隔,已无法相见。通读全篇,真是感其情深,哀其缘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十年间,苏轼的仕途又极为动荡,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受到压制被贬,南北漂泊,经历了太多风霜雨雪,又经历丧父之痛,前尘往事涌上心头,他有太多话想对她说,而这些话或许也只能对她说,因为只有她才懂,才明白。
二、词作的艺术鉴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词的发展史上,是第一首悼亡词,因此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作者通篇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直白的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不舍心情,娓娓的诉说自己的梦境,深刻的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情真意切。全篇语言朴素,没有雕琢修饰的痕迹,如话家常,却直指人心,文淡情幽,却寓意深刻。苏轼这首词作不仅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更揉进自己的经历表达出自己追求的是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王弗即是但已逝,哀伤之情深刻但不纠缠,点到为止。让人读完,为之动情、感叹哀婉,并有所思有所悟。
词的上阕,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苏轼对王弗的思念至深,穿越时间,是一份未被时光遗忘的沉甸甸的哀伤。十年,情自难忘。“茫茫”、“两茫茫”,解释了这思念中无法解释的凄清与惆怅,包含了彼此对对方的不舍和难过,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愁。“不思量,自难忘。”表达极为白话,这种想念是自发的,是无意识的,像李清照在《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自我意念无法控制的,最平常语言的运用,却最打动人心。“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死后,葬于他们的家乡四川眉山,而此时苏轼在密州任所,他是想常常看看她的,说说话,可是空间被阻断了,时间是无情的,但思念不停止,可空间的阻断却让他们无法相见,而这空间其实又并不是真正的地域阻隔,而是生死永不能再相逢,痛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此句,作者揉进了自己的生活经历,短短两三句,一个被生活折磨的,面有尘,两鬓已斑白的形象被描绘的具体而又生动,王弗在的时候,他还雄姿英发。 而十年过去,所经历的痛苦折射到身上,心境之凄凉却也只有王弗能懂,所以用王弗的角度表达出来,相逢已不能,即使相逢而又不相识,让人心痛。
下阕写梦,写白天思念的延伸。过渡句“夜来幽梦忽还乡”,自然的将白天对妻子的思念过度到晚上的梦见妻子,情境转换了,但情感线索是一致的。上阕写到两人受时间、空间的阻隔无法相逢,于是下阕将作者殷切的希望利用梦境得以实现,“忽”字表达进入梦境是很快的,但“幽”字又传达出梦境的虚幻不真实,对于重逢的期待和这梦境的不真实让作者的感受可以说是亦喜亦悲。“小轩窗、正梳妆。”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啊,妻子临窗而坐,仿佛从未离去。丈夫的眼中的美丽的妻子,仿佛还是过去。可转句一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将作者拉回现实,思念说的清吗、这些年的愁绪说的清吗,都在对望中彼此懂了,也只能这样了。而这里,点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重逢不重逢对于苏轼和王弗而言或许并不是重要的,彼此是彼此的知己,千言万语都化在心里了。最后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将全词推向高潮,“断肠处”是王弗的孤坟,而断肠人则是苏轼于王弗,彼此牵挂彼此思念。松冈、月夜这是多么,冷清孤寂的场景啊,悲凉的氛围总结了苏轼于王弗,王弗于苏轼,彼此永远的无法忘怀,难以割舍的情感,纵时光流逝,空间转换,永远存在。
纵观全词,紧扣主题,以悼亡为主线,将作者的思念、感情变化和梦中的悲喜与梦后的感叹娓娓道来,有章有序,层层揭开。虚实结合的手法、严谨的结构,语言直白却不失深刻,没有雕饰没有典故,就是一份真挚不做作的情感,可以说每一字每一句都包含深情与故事,俄日企鹅这不是苏轼一个人的怀念,是与王弗彼此间不舍的对话,上阕的现实和下阕的梦境,都有数不清的孤寂与哀伤,但唯一存在的、永恒存在的是苏轼与王弗共同给对方的无尽的爱与思念。
苏轼的很多诗词都是表现其乐观豁达、超凡脱俗的旷达情怀,像“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这一首悼亡词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一个更真实的他,一个会流泪的他。而这首词能被千古传诵,让这么多人感动,泫然泪下,并不是靠多么高超的艺术手法,究其原因,就是作者那份真挚的感情,告诉了我们爱是什么。
 
【参考文献】
[1]胡文俊. 何梦不思量 此情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赏析[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9):49-50
[2]胡小明. 十年生死两茫茫——由苏轼的悼亡词说开去[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04):14-15
[3]沈扬. 从词的对面落笔——重读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108-110
[4]李荣. 梦里寻她千百度——苏轼《江城子·记梦》赏析[J]. 语文学刊. 2010(17):21-22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期刊论文: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2860401462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博途论文网www.botulw.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6 石家庄论文发表 工信部备案 【 冀ICP备1303225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石家庄网站建设:东英网络

石家庄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