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教学的探索
时间:2017-08-30 10:40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注重理解和感悟的学科,教师上课时的解析与整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但教师只是担当了一名引导者的角色,无法代替学生去深层次的感知和领悟,信息化时代利用日益丰富和成熟的网络资源,构建多元化交互性渠道,可以有效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语文 教学 方法
语文是一门知识丰富的综合性学科,以字、词、句、篇为典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教材只是学生学习例子,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和参考,决不是掌握了教材就学会了语文。传统教学凭教师课堂上解析与整合只能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拓展,更谈不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在掌握学习语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课后横向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突破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超越教材这一单一的知识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大量相关的外延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知识的欲望,科学有效地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观念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利用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教学的优势
1、高效的资源性
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为利用网络拓展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室和学习时间作了无限的延伸。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教材以外的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
语文教材的插图是有限的,大多数中学生不可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单纯的让学生在一幅静止的教材插图上想象竹林、桂林山水、云海等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教师在也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课件无限制地进行展示。这种矛盾通过网络却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为学生明确方向,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法,学生就能利用网络快速的找到相应的高清相册、动态视频等内容,不同的内容来自不同的作者,每为作者的视角、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观赏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就形成了一种多角度感悟。
语文朗读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项内容,可是每名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文教材不像大多数英语教材那样有配套的示范录音磁带,因此传统的朗读教学示范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信息技术网络的出现又以“四两拨千斤”形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在网络上有很多专业人士对相关文章的范读,不仅字正腔圆而且声情并茂,再配以适合的背景音乐,那种效果我们普通教师很难比拟。通过整理既可以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听多练,既是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在欣赏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
2、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将学习内容调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时间方面,什么时候学,每次学多长时间,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在学习的内容上,只要围绕教师指导的基础知识,可以“无限”地拓展知识面。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著名作品选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完整的作品进行阅读,从作品的整体上进行感知;还可以横向比较,找到同一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文风针对相似现象的作品学习。整个的学习过程是完全自主,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学生学习,欣赏学生学习,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伸手“拉一把”,而不是命令学生学习,监督学生学习,这种能保证完成整体学习任务的网络学习,不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不会影响到他人的学习进度,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这种因人而异的自主性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网络环境下拓展语文教学的思路
1、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不能只是找些简单的相关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略,否则,不但不能把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甚至传统教学的任务也不能完成。学生只是在互联网上简单的获得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放手”也要若即若离地陪伴,网络中的学生就像风筝,风筝线虽然是一种束缚,可是真的断了线,飞得再高也会很快就摔下来。
2、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
语文学习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意识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的,针对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的基础资源,这些资源是教师有意识提供给学生的,并不是由学生自由搜集到的,但是为学生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学生漫无目的浪费时间。
另一种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拓展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信息。教师只是划定一个范围,给学生一个方向。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不但充分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面,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也是学习、掌握、理解的过程。
3、有效利用多元化网络平台交流
现实中的交流一般体现为给老师看、给同学看,但这种交流本质上是封闭的,而且目的在于“结果”,尤其是它没有一个连续的、长时间的交互过程,所以效果不明显,更谈不上各抒己见。
网络的交流形式是完全开放的,单纯的从理论上讲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流体现的是过程性交流。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有即时性的,也有非即时性的如各种聊天软件、群组功能,针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大家可以“你一句,我一句”时时交流,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语音,甚至一个图片,一个表情也能表达一种态度;没有空间的限制,是多元的,不是一个声音,也不是一种声音,是互动的,每个人都可以解释和反对,如网站提供的个人空间、论坛、日志等,可以将问题摆上去大家一起解决,也可以将自已的看法、态度、方法以网页、日志、帖子等形式晒一下;既有公开的讨论也有一一对应的交流。最终的交流效果,不是“评判”,而是谈感受。不分老幼、行业、种族等约束,只要对一个观点、现象、问题感兴趣就可以一起讨论交流,或者是打动他人,或者是为他人提供了一个信息,甚至是被他人所采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了知识面,既拓展了知识也增强了人际交流的能力,虽未行万里路却可以读万卷书,虽未曾谋面却一路同行。
网络学习能有效地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资源,便于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收集、选择、处理、共享和创造教学信息,方便学生获取、存储、管理、传递、更新信息,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同步和异步门交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能够创立“面对面”交流的学习环境,它使课堂教学的时空超越了教室,演变为更为广泛的网络化教学,师生既是信息的探索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并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索取无限增长新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德)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李亦菲,素质教育教师读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陈荣,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45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1157918155
2860401462
期刊论文:2860401462 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