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研究
时间:2017-02-24 13:55 来源:博途论文网--专业论文发表 作者:博途论文
文章摘要:依据学校所特有的地域、历史、时代特色,突出涉农专业文化、海灌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的实践性研究,深入发掘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循环式教育,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农村职高生顺利向社会所需要的现代职业人转变探索出一条特色培养新路。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园文化;涉农专业文化;海灌地方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
正文:
一.研究背景
走进中职的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尤其是农村中职生自卑感强,社会意识较弱。接纳他们,改变他们,提升他们,以适应急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任重而道远。校园文化这种非正式的教育形态,已成为社会化、特色化的一种极具自然感,亲和力的有效教育手段。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中职生活的全过程,体现在职业中学生活的各个侧面。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全民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吸纳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培养社会所急需的现代职业人。
农村中职的校园文化具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它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致富。它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鲜明的地域、时代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环境孕育不同特色的文化。提炼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的积极因素,在当代中职生中继承和发扬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针对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上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了农村中职的涉农专业文化和海灌地方文化建设;研究了体现东辛农场几代人精神和传统特色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建设。
⒈体现农村个性的涉农专业文化和海灌地方文化研究
①涉农专业文化:
我校是以“农”字头专业为特色的传统特色校,涉农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在我校“农”字头专业文化建设上,我们开展了“三爱农”主题教育,即爱农垦、爱农科、爱农业。重在帮助学生找寻自信,看到自身的价值,立志在农村创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农场较为完善的科研体制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促进了校园“三爱农”专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我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力。
②海灌地方文化:
海灌文化是指以古海州府为中心,南至灌河流域的地方文化。海灌地区历史悠久。海州锦屏山上的将军岩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时代岩画,反映农业部落原始崇拜内容的岩画,距今约4000年。秦始皇时期便有徐福东渡日本。海灌地区文化丰富。浓浓的地方方音土语、古韵悠悠的“五大宫调”、独具魅力的淮海戏,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大批文人、骚客、贤士成就了海灌一带的儒雅之风。海灌地方文化的研究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我们组加强对地方文化整理宣传,凝聚地方文化的精妙之笔,培养农村中职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同时以修身养性,丰富文化底蕴为切入口,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水准。
⒉体现农场时代精神的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研究
①军垦文化:
东辛农场原属江苏建设兵团,前辈多为淮海战役后转业战士。60年前一大批朝气蓬勃的解放军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迎来解放的胜利。然而他们没有陶醉于胜利的花环之中,没有沉迷于功勋的享乐之中,百万年轻的官兵毅然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他们铸剑为犁,后来成为开荒创业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老一辈军垦战士铸就又伟大的军垦精神。军垦精神就是服从大局、无私奉献;团结乐观、顽强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军人的刚毅坚强,军队的团结一致,兵团战士的顽强斗志,都是我们兵团儿女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我们组提炼和弘扬军垦精神,并与中职生的创业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提升学生未来创业的战斗力。
②知青文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广大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裕的城市生活环境,来到偏僻落后的苏北农村。传授知识,推广科技,播洒文明,为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立下不朽的功绩。广大知青在农村期间,以满腔的青春热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创立了带有特定历史条件特征的“知青文化”。知青文化体现了一种激昂的使命感、一种无私的奉献观、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一种愉悦的劳动体验、一种自觉的文化传播。他们在建设农村的过程中,为自己的一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可歌可泣的历史也为农场的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研究知青文化,重在收集和整理文献、实物,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体味知青文化的内涵、真谛,提升学生干事业的激情感。
三.研究成果
⒈农村个性的涉农专业文化和海灌地方文化研究成果
我们在涉农专业学生中开展爱农垦、爱农科、爱农业的“三爱农”教育。同时结合农场成立六十周年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东辛农场志》,了解农场发展历史;参观农场荣誉室,感受农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看专题片《黄海明珠,璀璘东辛》,听音乐专辑《大地不会忘记——献给农垦人的歌》,感悟前辈奋斗的艰辛;参与农场文化刊物《东辛文苑》的编写,讴歌农垦新人新事。2010年5月25日,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现场会在我场召开,会上我们的小记者们跟踪报道了会议实况,激发了农垦儿女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命感。
教育学生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组织学生参与农服中心、场广电中心联办的《每周农事》栏目的编写与宣传。组织学生参加场团委等单位组织的农事知识竞赛等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市农科院的相关实验。学生参加江苏省职校生农林类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
组织学生举行《专业·事业·创业》主题研讨会,作好农学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爱专业、立事业、创新业,08届毕业生杨跃大胆地在自家承包地上引用市农科院蜜梨新品种,“丰冠”蜜梨已成为享誉周边的农场新品牌,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大户和农产品经济人。
我们成立了学生海灌文化研究会,收集、编写、印刷了读本《海灌文化印象》,并举办了海灌民俗展。用海灌方言编写的相声和淮海戏成为艺术节上的重头戏。研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海灌地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情。徐福东渡、伊尹归隐、孔子望海、糜竺忠主等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史传,浓浓的地方方音土语,古韵悠悠的“五大宫调”,独具魅力的淮海戏,李汝珍的《镜花缘》,吴承恩的《西游记》等,都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我们凝聚地方文化的精妙之笔,在培养农村中职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的同时,以地方名人修身养性,儒雅淡定为切入,教育学生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品修养水准。
⒉农场个性的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研究成果
我们根据农场历史特点,整理、研究、提炼出对当代职高生有独特教育意义的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全国解放后,党中央一声令下,百万解放大军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毅然决然地担当起建设沿海、沿江、沿边的任务。在东辛农场的首批兵团战士中就有八路军的老团长,有灌云县的老县长,也有从美国回来参军的旅美博士……他们坚决果断地开赴茫茫碱滩。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战士们住茅棚、睡土炕、喝咸水、煮麦粒、钻草地、打泥腿、人拉肩扛,填海造田,改良土壤,艰苦奋斗地建成了苏北第一个国有机械化农场。
我们重温军垦官兵这段光荣历史,提炼出服从大局、无私奉献、团结乐观、顽强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军垦精神。令人敬仰的“军垦精神”,她从戈壁沙漠走来,从无垠盐碱地走来,从高山雪域走来。时代又赋予她新的意义,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种精神也正是这个改革创新时代所必备的。我们组织学生收看军垦体裁的电视剧《戈壁母亲》及以东辛农场为背景的电视剧《海滩上没有神话》,组织学生围绕“军垦精神在当代”进行讨论,并编写感想集。军垦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
2009年全国举行知青上山下乡号召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年过半百的老知青们回到东辛,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我们抓住知青返乡这一机遇,组织学生走访回乡老知青,传看知青回忆录《梦东辛》,参观知青纪念馆,养护知青林,拍摄了专题片《和知青一起走过的日子》,参与组织了知青返乡庆典——“梦东辛,东辛梦”活动。
当年知青的内心都升腾着一种激昂的使命感,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伟业,不负于责任与崇高。知青时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知青文化是充满激情的文化。而这种激昂的使命感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知青文化的研究唤起了当代中职生的报国激情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
当年的知青们视繁重体力劳动为荣,以艰苦的甚至恶劣的条件为乐。知青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踏实、坚韧、平和、乐观等精神,就是这个社会最流行的品格,而这种品格也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上山下乡的艰苦劳动与生活,磨砺出了他们挑战命运的意志与能力。知青文化的研究,让广大当代青年发自内心地领悟到知青们对待劳动、对待生活那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深切地感悟到这种生活、工作态度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顽强战斗力,看到了这种力量所产生了巨大效应。这对于当代青年人生旅途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些年凡有大批知青的地方,教育与卫生状况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都明显好于周边。东辛农场的文明进程凝聚了当年知青的汗水与心血。在文艺宣传方面,知青们也发挥出特有的优势,为丰富和调剂自身与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做出贡献。知青的体育活动虽然只是打打篮球,下下棋,拔拔河之类,但吸引得人气很“旺”,参与者甚众。这些都给贫乏而枯燥的乡村生活增添了色彩,带来了情趣,诱发出人与人亲近的渴望。知青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找寻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实现了厚重的社会价值。知青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知青文化研究成功地实施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⒊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成果
我们的研究立足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丰富农村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农家子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变。
在涉农专业学生中开展“三爱农”教育,不仅激发了涉农专业学生热爱农业、热爱农业科学技术、热爱农垦的热情,同时也坚定了他们以本专业立业、创业、干事业的决心。认知、观念、目标的确立,是形成“知”的过程。我们研究促进了学生正确、良好认知的形成。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教育效果的“三维目标”: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深化认识,促进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智商的推进器,是实践的加油站。人不能没有精神,事业成功需要激情,人生价值的实现更需要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研究注重文化的情感魅力。海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乡情,知青文化孕育激情、豪情,教会学生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当代中职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有较为丰富的道德情感,然而往往缺乏意志力支撑。所谓“知道做不到”、“三分钟热度”。坚决果断、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当代中职生立足社会所必须增强的。我们研究中无论是乡镇民企的艰辛创业,还是农场的辉煌成就的取得;无论是农村自主创业还是知青岁月争战,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良好素材。但军垦文化研究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起到了典型而集中的作用。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导行原则。整个我们研究是为了促进学生行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涉农专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农科推广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强劲的学习力。而军垦文化、农垦成就体现了卓越的战斗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了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4]教育学.人民出版社.1982.12
[5]论现代职业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3期
[6]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教育部网,2004,10,25
[7]沈小波.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中国教育论文资源中心
[8]沈惠忠.浅议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吴江松陵成教中心网
[9]王秀永.浅谈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12
[10]曹小平、龙旭.关于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教育信息化,2006,6
[11]袁洁. 中等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12]马大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中国轻工教育,2004,1.
职称论文发表----博途论文网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1157918155
2860401462
期刊论文:2860401462 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