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追究施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探讨
【择要】 本文章通过对黔油29号三元复合肥试验,分析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基础上,得出黔油29号肥料效应方程:Y=116.25+4.5195X+0.074X2,是一套比较理想的氮肥运筹数学模型,得出重施底肥,保证油菜苗期有足够的NPK养分供应,适宜的追施提苗肥(占氮素施肥总量的20%)有利于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形成健状根系,腊肥(占氮素施肥总量的40%)是营养生长所必须的养份,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蕾苔肥(占氮素施肥总量的40%)是生殖生长阶段,有利花芽分化和籽粒形成,保证有足够的养份输送给种子,是黔油29号高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黔油29号 肥料效应,产量
黔油2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近年培育而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而命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倒伏力,抗(耐)病能力强,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32.58μmol/g,含油量40.54%,种子蛋白质含量28.13%。是典型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推广应用,实现良种志良法配套,提高该品种综合性生产水平,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用该品种进行氮肥追施小区试验。探讨其在不同氮素运筹水平下的产量表现,寻求最佳氮肥追施用方案。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黔油29号(贵州油料研究所提供);尿素(贵州赤天化生产)。
1.2 试验检设 本试验在亩施(NPK比为15:15:15)40kg的基础上,设7个追肥处理水平,分别是:处理1为对照,不施追肥,处理2亩追施尿素10kg, 处理3为20kg,处理4为30kg,处理5为40kg,处理6为50kg,处理7为60kg,,共设21个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长5m,株距.0.27m,栽18株,宽4m,行距0.5m, 栽8行, 每个小区共栽144株。四周设有1m的保护行。
表1 试验处理与设计方案
单位:kg/
项目 | 亩施尿素(Kg) | 小区施尿素(Kg) | 小区施提苗肥尿素(Kg) | 小区施腊肥尿素(Kg) | 小区施薹肥尿素(Kg) |
处理1 | 0 | 0 | 0 | 0 | 0 |
处理2 | 10 | 0.3 | 0.06 | 0.09 | 0.15 |
处理3 | 20 | 0.6 | 0.12 | 0.18 | 0.3 |
处理4 | 30 | 0.9 | 0.18 | 0.27 | 0.45 |
处理5 | 40 | 1.2 | 0.24 | 0.36 | 0.6 |
处理6 | 50 | 1.5 | 0.3 | 0.45 | 0.75 |
处理7 | 60 | 1.8 | 0.36 | 0.54 | 0.9 |
1.3 试验地概况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无
〔作者简介〕 刘泽民(1963.3), 男,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365823944@qq.com
试验在贵州省瓮安县玉山镇新卫村湾子组张成模的责任田中实施,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玉米收获后整地育苗,在试验区内采取S线五点取样测定土壤的肥力情况。土壤肥坭上等,属斑黄泥田,PH为5.5,有机质含量62.2g/kg,含N量2.63g/kg,碱解N为200g/kg,有效P为33.3g/kg,缓效K为129g/kg,速效K98g/kg,:GPS定位:N=27。12’27.2”,E107。19’58.4”海拔905m。
1.4 试验经过, 2010年9月14日整地育苗,2010年10月3日移栽,移栽时亩施(N|PK=15:15:1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40公斤作底肥,即每小区1.2公斤。追肥:10月15日,按各处理中尿素总量的20%计算追施提苗肥,12月10日,按各处理中尿素总量的30%计算追施腊肥,2011年2月23日,按各处理中尿素总量的50%计算追施薹花肥。其他管理与常规田块一样。2011年5月16日进行小区分别验收及经济性状考察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2 室内考种及经济性考察统计表
单位:株、cm、角、个、g 、kg/亩
处理号 | 密度(株) | 株高 | 主花序长 | 单株角数 | 分枝数 | 主花序角数 | 角粒数 | 千粒重 | 理论产量 |
1 | 4939 | 187.0 | 69.3 | 391.0 | 8.7 | 63.7 | 17.2 | 3.3 | 109.60 |
2 | 4939 | 189.3 | 66.7 | 448.3 | 8.7 | 62.1 | 17.8 | 3.3 | 130.10 |
3 | 4939 | 202.7 | 61.7 | 552.1 | 9.7 | 61.3 | 18.3 | 3.3 | 164.67 |
4 | 4939 | 189.0 | 62.3 | 569.9 | 9.7 | 63.7 | 20.6 | 3.3 | 191.35 |
5 | 4939 | 200.7 | 64.3 | 596.8 | 9.3 | 73.0 | 19.1 | 3.3 | 185.80 |
6 | 4939 | 208.7 | 66.7 | 655.6 | 9.2 | 75.3 | 17.4 | 3.2 | 180.3 |
7 | 4939 | 201.7 | 73.7 | 562.6 | 9.1 | 76.7 | 15.3 | 3.1 | 131.80 |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主花序长69.3cm,原因是中后期养分供应不足,分枝少主花序增长,处理7由于氮肥过多,分枝多,群体间通风透光差,顶端优势强,导致主花生长快,处理4,处理5,处理6等群体与个体间比较协调,主花长与分枝数适中。角果数随着追肥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至处理6开始下降,原因是N素肥追施过量,枝叶多,群体间通风透光差,光合作用减弱,光合产物积累减少造成的,角料数同样随着追施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至处理6开始下降,千料重变化不大,处理5,6,7,由于追氮肥逐渐过剩,枝叶繁茂,群体间严重通风透光较差,极少部分角果,籽籽发育不良,从而到至总体产量的逐渐下降。
2.2 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2.2.1 对小区进行资料整理(见表三)
表3小区产量统计表
单位:kg
处理 | Ⅰ(kg) | Ⅱ(kg) | Ⅲ(kg) | T | X(?) | 折合亩产(kg) |
1 | 2.5 | 3.0 | 3.5 | 9.0 | 3.00 | 100.00 |
2 | 3.0 | 3.5 | 4.5 | 11.0 | 3.67 | 122.33 |
3 | 4.0 | 5.0 | 5.0 | 14.0 | 4.67 | 155.67 |
4 | 5.0 | 6.0 | 5.5 | 16.5 | 5.50 | 183.33 |
5 | 5.0 | 5.5 | 5.5 | 16.0 | 5.33 | 177.80 |
6 | 5.0 | 5.0 | 5.5 | 15.5 | 5.17 | 172.33 |
7 | 4.5 | 3.0 | 3.5 | 11.0 | 3.67 | 122.33 |
Tr | 29.0 | 31.0 | 33.0 | 93.0 |
根据表3进行方差分析(表4)得出,区组间F=2.11小于F.0.05=3.88,不显著,试验的可靠性,可信度高。水平间F=10.68大于F0.01=4.82,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 df | SS | MS | F | F0.05 | F0.01 | 较F0.05 | 较F0.01 | 显著性 |
区组间 | 2 | 1.14 | 0.57 | 2.11 | 3.88 | 6.93 | < | < | 不显著 |
水平间 | 6 | 17.31 | 2.89 | 10.68 | 3.00 | 4.82 | > | 〉 | 极显著 |
误差 | 12 | 3.19 | .27 | ||||||
总变异 | 20 | 21.64 |
2.2.2 对试验结果进行多重比较
当误差自由度df=12时,Sx12-Sx22=0.28
LSD0.05=2.179*0.28=0.61, 折算成亩产:20.33,即各处理间产量相差20.33kg以上为显著水平。 LSD0.01=3.055*0.28=0.86,折算成亩产;28.66,即各处理间产量相差28.67kg以上为极显著水平。见表5
表5 对小区产进行多重比较
水平 | 水平平 | 折合亩产 | 与1差 | 较LDS0.05 | 较LDS0.01 | 显著性 |
4 | 5.50 | 183.33 | 83.33 | > | 极显著 | |
5 | 5.33 | 177.80 | 77.80 | > | 极显著 | |
6 | 5.17 | 172.33 | 72.33 | 〉 | 极显著 | |
3 | 4.67 | 155.67 | 55.67 | 〉 | 极显著 | |
2 | 3.67 | 122.33 | 22.33 | 〉 | 显著 | |
7 | 3.67 | 122.33 | 22.33 | 〉 | 显著 | |
1 | 3.00 | 100.00 |
根据表五得出;处理4、处理5、处理6与处理1(对照)在产量差异上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处理7与处理1(对照)在产量差异上达显著水平,处理4,5,6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说明亩追施尿素30kg、40kg、50kg、三种施肥水平在产量关系上影响不大,从投入与产出上看,按目前市价:尿素3.00元/kg, 油菜籽5.00元/kg计算,处理4与处理5,6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5.5kg3和11.00kg其投入与产出比分别均约为1:0.92,其投入与产出成负数。因此处理4可定为本试验的最佳尿素追施水平,产量达183.33kg,,与处理1相比,其投入与产出比为1:4.63,对油菜增产效果最好;处理2,7与处理1(对照)达显著水平,说明亩施尿素10kg,60kg对油菜增产虽然明显;但是投入与产出比相差太大,说明亩追究施尿素60kg与10kg的效益一样。综上所述,在亩栽4939株和亩施三元复合肥(NPK比为15:15:15)40kg基础上,亩追施尿素30kg为最佳追施量,产量达183.33kg,是最理想的追肥效果。
2.2.3 建立氮素追施效应数学模型
根据试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
Y=116.25+4.5195.X+0.74X2
由上述方程可知,当X=0时,Y=116.25,即在亩施三元复合肥(NPK比为15:15:15)40kg的基础上,常数a为正值,其基本产量应为116.25kg,与实际相差不大,将各处理水平代入方程,得出:当X=30kg时Y=185.27kg,与试验183.33kg相差1.92kg,符合试验要求。根据效应方程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尿素的最大追施量为30.54kg,其最高产量为185.27kg , 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测验,由U=6408.23,Q=529.61,得F=22.20>F0.05=18.00,说明本试验肥料效应方程达极显著水平。
2.2.4 经济效益
处理 | 水平 | 小区产量 | 折合亩产 | 投入金额 | 产值 | 纯收益 | 新增纯收益 | 投入与产出比 | 肥料利用率 |
1 | 00 | 3.00 | 100.00 | 150.00 | 500.00 | 350.00 | |||
2 | 10 | 3.67 | 122.33 | 180.00 | 611.65 | 431.65 | 81..65 | 1:3.40 | 44.78 |
3 | 20 | 4.67 | 155.67 | 210.00 | 778.35 | 568.35 | 218.35 | 1:3.71 | 55.87 |
4 | 30 | 5.50 | 183.33 | 240.00 | 916.65 | 676.65 | 326.65 | 1:3.82 | 55.80 |
5 | 40 | 5.33 | 177.80 | 270.00 | 889.00 | 619.00 | 269.00 | 1:3.29 | 39.02 |
6 | 50 | 5.17 | 172.33 | 300.00 | 861.65 | 561.65 | 211.65 | 1:2.87 | 29.56 |
7 | 60 | 3.67 | 122.33 | 330.00 | 611.65 | 281.65 | -68.35 | 1:1.85 | 7.46 |
各处理纯收益最高的是处理4为676.65/667m,比对照增326.65元,增幅为93.3%,其次是处理5为619.00元/667m,比对照增269.00元,增幅为76.88%,第三位的是处理3为568.65/667,比对照增218.35元,增幅为62.39%第四位的是处6为561.65.元/667,比对照增211.65元,纯收益最低的是处理7为281.65元/667m,其次是处理2为431.65元/667m,投入与产出率最高的处理4为3.82,其次是处理3为3.71,再次是处2为3.40,综上分析:经济效益最高,投入与产出比最大,肥料追施效应最佳的是处理4,
2.5 肥料利用率 本试验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3为55.87%,其次是处理4为55.80%,再次是处理2为44.78%,最低的是处理7为7.46%,其次是处理6为29.56%,处理3和处理4的肥料利用率相当,说明油菜的氮肥追施在20--30kg范围内与产量成正比。
3 小结
5.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根据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的需肥规律,以及目标产量和肥料效应而制定的一套提高作物高产稳产措施,通过土块化验,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实现提高单产目标。根据油菜作物的需肥特性,重施底肥,保证油菜苗期有足够的NPK养分供应,适宜的追施提苗肥(占氮素施肥总量的20%)有利于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形成健状根系,腊肥(占氮素施肥总量的40%)是营养生长所必须的养份,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蕾苔肥(占氮素施肥总量的40%)是生殖生长阶段,需要较多的养份,有利花芽分化和籽粒形成,保证有足够的养份输送给种子。
5.2 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在玉山镇新卫村湾子组这种斑黄泥田,在亩栽4939株和亩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40的基础上,其最佳氮肥施量(尿素)为30.54元/667m2,最高产量为185.27元/667m2。
5.3 当然,本试验肥料效应方程只能针对这种特殊类型的田块,对于其他类型的田块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瑞康,钱晓刚,王超旋等,超高产油菜后期分枝质量的营养调控研究,贵州,《耕作与栽培》2008年02期,22-41
[2] 曾 兵,邹 捐,鲁剑巍等,黔油20号不同施肥配方与肥力条件下产量及效益分析,贵州,《耕作与栽培》,2008年01期,31-32
[3] 王军,魏忠芬,李德文等,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贵州,《耕作与栽培》,2008年10期,18-19
[4] 毛广才,毛爱华,王信洪等,双低油菜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北京,《作物杂志》,2006年02期,43-45
[5] 王显权,潮砂泥田氮磷钾配比对油研9号产量的影响,贵州,《耕作与栽培》,2008年05期,35-45
职称论文发表----博途论文网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1157918155
2860401462
期刊论文:2860401462
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