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庙、孔府、孔林建筑的文化渊源及审美价
摘要: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四大建筑群之一,其中宏伟的建筑、精细的雕刻艺术及碑文书法都是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那苍郁的林木整齐排列,雅致之中带有宁静、庄严,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园林。因而曲阜三孔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文化瑰宝,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而或为了统治思想,或是真心膜拜,许多帝王也常到此祭奠,形成了定制的祭祀文化。本文主要从孔庙、孔府、孔林建筑群的文化渊源及审美价值出发,探讨三孔建筑群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从而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与确定它对当代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孔庙;孔府;孔林;建筑文化;审美价值;
孔子是华夏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举世之功。其门人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承继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将“仁”与“礼”的思想传至天下,奠定了儒学在中国文化及政治中的历史地位。鉴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及教育史的重要功绩,在其在世时,即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后随着“独尊儒术”历史发展,孔子的地位越来越高,“至圣先师”、“万世之表”、“素王”等诸多尊奉之词也随之增多,历代帝王对其的尊奉也渐为加厚。为了纪念孔子,多地修建了孔庙,形成了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的中国古建筑群。而曲阜孔庙则是其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它与“孔府”、“孔林”和成为曲阜“三孔”,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一、 三孔——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
曲阜孔庙之址原为孔子的居所,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其弟子为纪念孔子,将其“故所居堂”改立为庙,年年奉祀。当时的庙宇极为简陋,孔子生前所用之物皆藏于此。随后,历代王朝予以不断扩建,虽其间或逢战乱,有所损毁,但几经修缮,之明、清时一颇具规模。现存的曲阜孔庙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庙宇庄严肃穆,以庙的主体为对称轴,左右布局,使人肃然起敬。门坊的匾额盛赞孔子的功绩,庙门前的神道立有儒士石像,金声玉振坊尚有下马石,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彰显孔子素王之名。园内立有孔子圣像,旁设祭祀用品,常年供奉香火。院内遍植松柏,浓荫蔽日,体现出悠久的历史感与沧桑感。此外,奎文阁为孔庙藏书楼,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拱,坚固异常,极为宏伟,喻示了孔子深厚的文化功底及博大精神的思想。
孔府并非孔子的原有府邸,而是后世帝王对其子孙的追赠。汉高祖时,孔子九世孙被封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孔氏子孙被不断加封,明洪武时期,国家为其建立衍圣公府,专门供孔子嫡系子孙居住,被誉为“天下第一家”。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共有厅、堂、楼、房480间,分中、东、西路布局。孔府主体分前厅、中居和后园三部分,前厅为官衙,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条案、茶几多以方正为主,建筑颜色以黄、红为主,在古色古香之外呈现出一种威严的气氛。中居即是衍圣公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前上房的大厅内四周有黑色立柱支撑,正前方有“瑞應睢麟”的牌匾,东西两侧有古色古香的柜子,厅内上方是以红木隔开的方格,地板是以正方形石板排列,古朴之中又见雅致。前上房后有花园,即铁山园,园内有假山、鱼池、花坞、竹林等。虽然经过数百年的风吹日晒,已显破落,但亭子的雕刻工艺及园林的布局安排却可彰显孔府的精细讲究。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又称“至圣林”,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群及人工园林。孔林大门是“庑殿顶”,正上方有“至圣林”的门牌,门牌底色为蓝色,门柱为红色,周边唯有红色栅栏,在红蓝相间形成悦目的对比。门前有白色石狮相互对视守卫,威严之中显出孔氏一族的社会地位。孔林的神道是通往墓地的大道,苍郁的松柏于两侧整齐排列,就像是一个个守卫的战士。其后是孔林墓甬道,有石狮与儒士石像立于两侧。亭殿以红色古木为主,周围有树木环绕,极为幽静。亭殿之后为孔子坟地,四周亦有树木遮蔽,墓碑前有香炉供奉,东侧有三亭,因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曾驻足于此,因而被称作“驻跸亭”。其后是其后世子孙的坟地。
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享誉世界,是华夏文化的历史胜地,是儒学兴盛的表征,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重要典范之作。
二、三孔的历史文化渊源
三孔建筑群由于历史时间悠久,且集历史、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碑刻等文化艺术为一体,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佼佼者,因而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家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园林建筑及儒家文化繁衍不息的象征。
1、 一部孔氏家族史
自孔子死后,其子孙就开始了祭祀活动,虽然中国各地有许多孔庙,但因孔子逝于此地、葬于此,孔氏及后世之人均以此处为孔氏正宗。曲阜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居住地,都享有世袭往替的爵号,因而具有完备的族谱记录。且孔府中保留了大量孔子及其子孙所用之物,奎文阁藏书馆中又具有孔氏一族的大量藏书,从中可以观孔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三孔建筑群的历史面貌之中窥见孔氏一族的兴衰。在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庙衰败不堪,为了保留儒家经典,孔子的家人甚至凿壁藏书。到了汉代,汉高祖刘邦重新恢复儒生的社会地位,并嘉奖其子孙,孔庙也得以修缮。西晋末年,战乱频繁,庙貌荒残,孔氏一族为社会现状所累,氏族地位不复往日。唐宋时期,儒学逐渐奠定了社会地位,孔庙作为重要的儒家思想的代表,多次得以修缮,在北宋时期,还建立了独立的孔府。清代统治者为了安抚汉民,统一思想,大肆追封孔子及其后人,对三孔也进行扩建与修整。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林批孔运动席卷全国,许多孔子庙被捣毁,曲阜三孔也不例外,孔庙石碑被砸掉,孔府被查封,孔子及其后裔安息之地孔林也被扫荡,孔氏家族嫡传子孙也遭到迫害。由此可见,三孔建筑群的保存状况不仅与孔氏一族的历史生存境遇息息相关,也与儒学的历史地位相连甚密。
2、 儒家学者的文化拜谒与祭祀
自曲阜孔庙建立以来,中国许多文人墨客便视其为文化胜地,长期以来,政客文人到此祭拜的数不胜数。随着三孔的扩建,许多石碑、门牌等都由著名人士题词撰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祭祀文化与石刻文化。孔庙又称之为文庙,历代文人墨客及许多帝王将相都会去拜谒,这不仅是对孔子的一种祭奠,而且是对中国古文化的一种敬拜。
在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地方,殿前为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之所,为纪念这块教育圣地,金代统治者在此建亭,元明两代统治者进行了重修,现存为明隆庆三年改造,重檐方亭,黄瓦朱柱,十字结瘠。亭下有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及清代乾隆题匾“杏坛赞碑”。古代文士甚至是当今许多文人墨客对于杏坛有一种神圣的文化崇拜,作为孔子讲学的圣地,它对许多人有着莫名的召唤,即使是战乱时代,三孔遭遇劫难,而杏坛前的杏花依旧灿烂如火,正如孔氏衍圣公所题诗:“鲁城遗迹已成空,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大成殿门前两侧及后面是18根浮雕龙柱,每根龙柱有八面,每面九条龙,18根柱共刻1296条龙。殿两侧的两庑,供奉着先贤鸿儒,如董仲舒、韩愈等人。大成殿内有孔子塑像,扮以帝王之装饰,下有众多祭孔之陈设,包括编钟、管弦等乐器及桌椅香炉等。在孔子神像的左右伴有神龛,分别为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述圣子思子,在这些门人的护卫下,孔子神像显得格外的神圣。这种龙柱户门、鸿儒护殿、诸圣护身的布置,充分现实了孔子的素王身份及其在儒学中的至尊地位。
孔庙祭祀活动从汉代起就一直延续至今,规格越来越高。北魏孝文帝定祭孔之制,“惟用酒脯,禁妇女杂合”。后宋时期又颁释奠仪注与祭器图,从而使祭孔仪式化。长期以来,用乐一直是祭祀时的习俗之一,南朝宋文帝时,皇太子释奠乐用登歌,开用乐祭孔之先河,后乐器与乐师先后进入孔庙,祭孔有了专门的司乐,形成了专定制的大成之乐。明以后,舞乐结合,仪式开始规模化,多则一百八十余人,乐器囊括龠、箎、笛、埙、和笙、编钟、编磬、弦琴、瑟等,配以钟鼓。
曲阜三孔中的碑刻也是文人对孔子的一种追祭与拜谒。现今,孔庙、孔府内散存的历代碑碣1100余块,汉画像石140余块。其中大多为君王或文人官吏的祭庙、告庙之作。如著名的景区十三碑亭即是追颂孔子的碑刻群,总共50余块,因其大多为历代帝王批示的对孔子追谥、拜庙祭文、修庙记录之作,因而又被称之为御碑亭。这些碑文由汉、蒙、满等多种文字篆刻而成,可见孔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之大。
3、 现代人的精神食粮
三孔对现代文化的发展亦有重大影响,当今提倡儒家人和思想,倡导以孔孟之道行为处事,孔庙学的兴起及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证明。曲阜孔庙最为孔庙之宗,历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当代曲阜的祭孔文化也传至世界,除内地以外,台湾、香港、日本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祭祀的行列,2005年全球组织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祀大典以鲁锦制作而成的“绶带”为配饰,2006年,祭孔绶带上加绣孔子头像及专用徽章,徽章以象征孔子的“凤鸟”为核心符号。在这种严肃的仪式之中,人们对孔子的敬重与追慕之情油然而生,孔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儒教的圣地,与耶路撒冷、菩提伽耶一样,成为人们争相朝圣的地方。
对于中国人来说,三孔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最原始的文献资料,是现代人瞻仰先哲、弘扬儒学的重要基地,在当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却愈加空虚的时期,三孔无疑是当代年轻人汲取精神食粮的重要文化旅游圣地,因而对当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 三孔的审美价值
曲阜三孔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其建筑群不断扩大,文人墨客竞相题词留笔,美轮美奂的雕刻技艺及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是极具观赏性的古迹。
1、 历史古迹
曲阜之中所存之物上至两汉下至清代、民国,无一不有,这些古迹是重要的文物,较之其他文物,更具价值。如杏坛前的石炉,雕刻精美,为金代之物,许多帝王在此拜谒,因而更具文物价值,再如驻跸亭,曾因皇帝停留于此而得名,加之经过翻修重建,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而历代帝王与文化名人的题词篆书更是价值连城,如米芾、李东阳、党怀英、赵孟頫、张起岩、翁方纲等人的法书,堪称中国古书法艺术的代表,尤其是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更是魏体的楷模。这些碑刻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
2、 孔庙精细的建筑艺术及浮雕艺术
孔庙的建筑及浮雕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在宏伟之中又见精细。孔庙中的建筑都很有讲究,如色彩主要以黄、红为主,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宏博。而各建筑之间的布局也格外精细,如大成殿前为杏坛,两侧为两庑,其内为四圣神像,均显示了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而浮雕艺术亦很精细,如汉画像石雕刻有深有浅,光粗有致,造型优美;明代石榴、荷花构图优美,十分雅致;清代石柱图案多样,有凤凰牡丹、小幅云龙,甚为壮丽。而由曲阜儒生们雕刻而成的圣迹供一百二十幅,生动的展现了孔子一生的行迹。孔庙宏伟的建筑加之精美的雕刻艺术使孔庙成为可与帝王宫殿相媲美,在中国审美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观赏价值。
3、 孔林的墓群与石仪
孔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也是孔子及其子孙埋冢之地。孔林墓群庞大,有坟冢乐十万余座,按辈分有序排列,错落有致。许多墓前有墓碑、目标,有些还建有享殿与石仪,在庄严肃穆中显现出宗族文化。墓群中有林木相伴,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累累的坟冢之间石碑林立,多为大书法家亲笔撰写,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称。而孔林中的石仪艺术也当成之一绝,林道的石坊上盘龙舞凤,麒麟骏马,团花祥云,气势不输紫禁城的雕刻,造型甚是美观。而神道上的望柱、石兽、石人等高大之中又见威严,使人肃然起敬。
结论
作为中国的文化圣地,孔府、孔庙、孔林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象征,更是历代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它显示着孔家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崇高地位及儒学正统,对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与导向作用。由于孔子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在历史的发展中,三孔不断被翻新重建,政治家、文人墨客甚至帝王将相都源源不断的前来拜谒,形成了盛大的祭祀文化。而其中蕴含的建筑艺术及书法艺术更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结晶,是当代文艺界争相研究借鉴的对象。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及儒学的重要地位及孔子的教育理念时,孔府、孔庙、孔林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价值就要进行全面衡量与评定。明清时期,三孔只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而今,它对我们而言,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与传统的象征,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宏达的气度,可以领略儒家思想的博大精神,完成我们与先贤的历史对话。如果说,孔庙之中的殿宇显示了人们对孔子的尊崇,孔府显示了孔氏家族的历史地位,那么孔林就是一个空寂、苍郁的园林墓地,那石仪静静的守候中孔子及其子孙,历代的碑文记录了文人们的感怀。总而言之,三孔保留的不只是历史与文化,更是艺术与精神。
参考文献:
[1] 袁杰.孔子庙及其保护利用[J].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1期.
[2] 曲英杰.曲阜孔庙建制考述[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第1期.
[3] 天一.圣人之地——曲阜孔庙、孔府、孔林[J].科学大观园,2005年第15期.
[4] 王纯.从奎文阁藏书楼看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J].图书馆建设,2001 年第5期.
[5] 刘振佳.孔庙学刍议 [J].济宁学院学报,2010 年8月第31卷第4期.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1157918155
2860401462
期刊论文:1487246024 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