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对建筑物的影响
摘要: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迅猛地飞跃和发展是因为我国经济的腾飞。然而在这其中,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的建筑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以质量为本、完成百年大计”,随着建筑工程日益增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因此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很多建筑工程方面的问题也出现了。本文论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何解决遗留问题的具体办法。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管理;钢筋混凝土
Abstract: China's has made a rapid leap and development because of China's economic take-off. However, becomes a major pillar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very rapid. "Quality-oriented, complete the long-term goal,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building proje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onstruction continue to meet with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therefore brings great benefits to mankind. But at the same time to be of huge benefit to mankind,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many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buildings proposed any specific measures for resolving the remaining issues.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inforced concret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一、引言
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迅猛地飞跃和发展是因为我国经济的腾飞。然而在这其中,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的建筑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以质量为本、完成百年大计”,随着建筑工程日益增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因此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很多建筑工程方面的问题也出现了。本文论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何解决遗留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物的影响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受力主筋配置不当会产生裂缝
(1)钢筋混凝土梁跨中出现垂直裂缝,而且是从梁底开始向上发展,宽度超过了规定值。这种裂缝会引起对梁的破坏。分析原因:①梁中主筋配置不足;②荷载超过设计使用要求。
(2)在钢筋混凝土梁的两端,靠近支座附近出现"正八字"缝,这是因为钢筋混凝土梁端剪力筋配置不当,造成梁端结构破坏,是因为抗剪能力不足。所以,通常在梁端,采用加密箍筋并将受力主筋弯起的措施,来提高梁端的抗剪能力。
2、受压墙体断面设计不足产生竖向裂坏在砖混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
由于砖墙体断面设计不足,造成板端、梁端对墙体压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强度不足,砖墙出现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危害极大,可能会导致房屋倒塌。
3、造成梁侧出现垂直裂缝是因为主梁纵向构造筋配筋不当
这类裂缝仅在梁侧面的中部出现,裂缝两头细、中间宽,通常不会延伸到主筋区。等裂缝达到一定值时用水泥砂浆抹平即可,这种裂缝对结构无多大影响。
4、拉锚连接不足,墙体构造出现裂缝。
一般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体与柱是马牙茬连接,在外、内墙丁字交叉及外墙拐角处,且墙与柱之间应有不少于0.5米拉结筋。地梁应与构造柱下部连接,圈梁应与上部连通使墙体形成一个整体,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造成外墙倒塌。
三、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物的影响的解决措施
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要求,对一般多层砌住宅结构应做到:优先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或横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沿平面内宜对齐,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预制挑檐;楼梯不宜设置在房屋的转角处和尽端。
2、对高层结构、多住宅,力求做到:
(1)结构布置应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沉降缝、伸缩缝相统一。
(2)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应该使抗震墙与框架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
(3)框架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屋盖的长宽比、抗震墙之间及楼,要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及其楼、屋盖的整体性。
3、看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还应从结构计算角度来看:(1)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活荷载折减不当、漏算或少算荷载、实际计算与建筑物用料不符,基础底板上少算或多算土重。(2)应注意在底框体结构验算时:①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应当有所考虑。②底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所以,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不适用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③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到1.5的增大系数。(3)不正确方法避免楼板计算中出现。①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在双向板查表计算时,否则,将使计算值偏小,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②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4)不能作出评价以电算结果的正确性。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是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的,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4、防止由于不均匀沉降或地基沉降引起的减少不均匀沉降或破坏预防或构件开裂的危害,可以从结构措施、建筑措施、基础措施和地基方面加以控制。例如: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高低差异大、荷载和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免采用阴角多、建筑平面形状复杂的平面布置;加强上部基础和结构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埋置于同一土层中并采用同一类型基础等一系列措施。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筏或桩箱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强度,上部结构重心应与群桩布置的形心相吻合。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而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以及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同时考虑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变形和强度要求。
四、施工管理对建筑物的影响
1、质量问题
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用一组统计数字显示, 欧洲大陆为八十年,英国为一百三十年, 即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到了六十年,然而在中国内地, 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三十年。其质量的客观反映是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宏观角度分析, 既有市场方面的原因, 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然而微观方面却存在更突出的问题。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的:第一,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充分, 管理职责不落实。大部分实物质量不合格和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评价,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第二, 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政府监管不到位。有些工程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 违反法定建设程序; 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 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边施工边设计, 留下很多质量隐患;有些工程企业资质审查不严, 层层转包。第三,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验收, 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 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一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与此同时, 工程质量进行程序性监督的方式关于质监部门也存在一定问题。第四, 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也有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近些年来, 受工程成本和预算结算方式的影响,部分建材价格持续上涨,一些施工企业要消化涨价成本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如用不合格的钢材代替优质钢材, 用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寿命,后患无穷。
2、施工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 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在一些企业施工过程中: ①全员中成本意识差。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领导重视不够, 成本决策随意性强,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奖罚不明确,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 在工作中损失浪费较为普遍,不注重精打细算。②成本制度约束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如任意变更设计规范要求,不能严格按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计价时反而得不偿失。分阶段的成本分析工作过于肤浅, 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合同管理有待完善, 隐性问题较多, 合同的执行与签订不够规范严谨;③项目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许多企业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或是成本费用的分配与归集不配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不对应, 不能满足成本考核和分析的需要。
五、建筑施工管理对建筑物的影响的解决措施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①加强政府职能的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 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
②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改变其管理方式。首先, 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从企业实际出发。靠一定的结构支撑企业才能发展, 只有在职责分明、功能优化、结构合理的前提下, 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其次, 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企业效率的保障, 更是一种纪律要求和责任要求。所以, 要按照企业分工协作和组织结构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从四个方面着手重组内部秩序:一是从激励机制和考核入手, 依据岗位目标和岗位标准, 对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并以此作为提薪、晋级的依据。二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着手, 逐级逐岗落实责任,清晰岗位职责。三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努力形成个人意志服从企业意志,大力倡导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的良好氛围。四是从教育培训入手, 重视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 以满足人员素质提高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上述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互为依托,是造成企业良好工作秩序的必要条件。最后, 健全与建立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 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也就是说, 企业必须突出质量否决权,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并实行重奖重罚, 使产品质量、企业的兴衰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五个必须”应在施工生产环节抓好。
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管理需要和组织的特点, 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费用中心和成本中心, 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必须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费用中心、成本中心, 作为对各费用中心、成本中心奖惩和考核的标准。必须定期对各费用中心、成本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奖惩、考核与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 并及时纠正。必须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建立各项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员工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为完成项目评估指标和项目高效、有序、规范地施工做好制度上的保证。必须加强上级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重点包括项目各项管理活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及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的程度。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及时改进意见和提出纠正措施, 避免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重要的工程,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所以,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效益和企业生存。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七、参考文献:
[1]侯力更主编.砌体结构设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8.
[2]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沈蒲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3.12.
[4]郑真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14).
[5]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
[6]向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21).
[7]刘鑫,楼丁齐,周艳.浅析建筑工程如何优化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S5).
[8]林文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09(8).
[9]樊建明.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8(6).
[10]黄义明.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联系我们
学位论文:1157918155
2860401462
期刊论文:1487246024 1157918155
电话:张老师:13189798483
推荐阅读